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三伏天里,中伏堪称“高温王者”,热浪滚滚,仿佛空气都在“沸腾”。此时人体阳气最盛,却也最易耗伤,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暑湿缠身,引发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想要平安度过中伏,这5件事千万别做错!
1.别贪凉:冷饮、空调“双杀”阳气
中伏时节,很多人靠冷饮、空调续命,但过度贪凉反而会伤身。
冷饮:一杯冰水下肚,虽然爽快,却会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引发腹痛、腹泻。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脾胃虚弱者,更要忌口。
空调:长时间待在低温环境,毛孔闭合,汗液无法排出,体内热邪郁结,容易引发“空调病”(头痛、乏力、关节痛)。建议空调温度不低于26℃,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吹身体。
正确做法:多喝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用扇子、凉席等自然方式降温,给身体适应温度的机会。
2.别暴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少出门
中伏的紫外线最强,暴晒不仅会晒伤皮肤,还可能引发中暑、热射病等严重后果。
中暑信号:头晕、恶心、大汗淋漓、体温升高,严重者会昏迷、抽搐。
高危人群: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
正确做法: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出门时戴遮阳帽、太阳镜,穿轻薄透气衣物,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3.别熬夜:子时(23点-1点)必睡养阴
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熬夜刷手机、吃夜宵,但中伏熬夜会耗伤阴血,加重疲劳感。
中医视角:子时(23点-1点)是胆经当令,此时入睡能养阴生津,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
正确做法: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可小憩20-30分钟,避免过度劳累。
4.别乱吃:清淡为主,忌油腻辛辣
中伏脾胃虚弱,饮食不当易引发肠胃问题。
忌口清单
❌ 油腻食物(炸鸡、烧烤):加重消化负担,引发腹胀、腹泻。
❌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刺激肠胃,诱发上火、口疮。
❌ 生冷食物(生鱼片、冰镇西瓜):损伤阳气,导致腹痛、呕吐。
推荐食物
✅ 绿豆汤、冬瓜汤:清热解暑。
✅ 苦瓜、黄瓜:降火生津。
✅ 鸭肉、鱼肉: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
5.别不动:适度运动排湿,但别大汗淋漓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虽有道理,但中伏运动需讲究方法。
错误方式: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反而耗伤津液,加重虚脱感。
正确方式: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散步、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微汗即止。
小贴士:运动后别立即喝冷饮或冲凉,用温水擦拭身体,待汗液自然消退后再休息。
中伏虽难熬,但也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期。避开这5个误区,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让健康“不降温”!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科学度夏吧!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