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走进前左山村共富工坊,电动缝纫机的嗒嗒声不绝于耳,村民们坐在缝纫机前,专注熟练地为了完成本次手提包订单而努力,大家一边忙活着手里的工作,一边有说有笑,整个工坊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42岁的村民李大姐,从小就有一手好针线活,共富工坊开业后,她就成为了这里的一员。“以前农闲的时候,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好了,工坊就在家门口,干活也是多劳多得,一个月算下来能挣1000块钱呢,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李大姐眼神里全是满足,笑着说。
得益于闲置厂房优势,前左山村在商会成员企业的引介下成立共富工坊,车间占地面积260平,配有机器20台,通过组织村内因年龄大或者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等类闲余劳动力,进行箱包等皮具手工业加工,带动村集体、群众增收致富。
在莒南县岭泉镇,这样的共富工坊还有不少。近年来,岭泉镇通过盘活特色农业、做强第二产业、传承非遗等举措,探索实行“1+3+N”的共富发展模式,以党建为核心引领,以村集体、企业、农民3方合作主体为纽带,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N种发展资源,推动农村共富与产业发展共促共融,推动乡村共同富裕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跃升。
后左山村的“广源食品”共富工坊,依托临沂广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小笼包实现加工、销售链条化,推动片区组团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款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带动周围5个村60余人就业、带动户均增收3万元。淇岔河村的“龙窝”共富车间依托商会成员山东龙窝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每年吸纳闲余劳动力就业80人,实现人均月增收4500元,增加了从事编织农户的收入,进一步推进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村庄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长”。
截至目前,岭泉镇已建成定向招工、电商直播、农文旅融合等各类共富工坊6家,设置共富岗位200余个,吸纳周围剩余劳动力300人,有效带动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
下一步,岭泉镇将进一步完善“1+3+N”的共富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完善共富工坊的功能和服务,让更多的农户和消费者受益,让乡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