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门口晒太阳,现在守着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柳条编着编着日子就红火了!”正在马蹄湖村共富工坊编织藤筐的李大姐笑眼弯弯,手中的柳条灵巧地穿梭交织。这个由废旧大棚改造的工坊里,60多位村民正忙碌着将细长的柳条变成精美的筐篮,沙沙的编织声与欢声笑语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近年来,马蹄湖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产业项目、拓宽就业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村“两委”经过调研发现,村里不少妇女和留守老人有就业意愿,但受限于技能和地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村里决定利用闲置的集体场地,打造一个“共富工坊”,让村民既能就业,又能兼顾家庭。
“我们给每户都算过经济账。”村书记朱孔周指着工坊里的柳条介绍,通过与华林柳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村民既能获得原料供应保障,又能享受订单式生产的稳定销路。目前工坊月均生产手编筐2000余件,年产值预计突破3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增收的同时,让留守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熟练工月收入可达2500元。
沉睡的手艺被唤醒后,村里开设了“非遗小课堂”,吸引年轻人返乡学艺,90后“三青”人才李彦雪正筹划直播带货拓宽销路。
如今的马蹄湖村,柳编工坊不仅是经济增收点,更成了文化传承站、邻里交流所。傍晚时分,常常可见三代人围坐编筐的场景,老匠人口传心授,年轻人创新设计,孩子们耳濡目染。这种“指尖经济”的良性循环,让村会计小刘感慨:“小柳条编出了大产业,空房子变成了聚宝盆,这才是共同富裕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