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走进相沟镇圈子村党支部领办的“一村一示范田”,6座现代化高温暖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株株蓝莓苗在智能温控系统的呵护下茁壮生长。这个曾因传统种植模式陷入发展瓶颈的小村庄,如今正以“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圈子村自2011年流转700余亩土地发展蓝莓种植,先后引入绿宝石、珠宝等10余个品种,年产蓝莓超70万斤。然而,粗放式管理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村集体年增收长期徘徊在2万元左右。2024年,临沂市卫健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带着“科技兴农”方案走进田间地头,150万元帮扶资金化作6座总面积超万平方米的智能化高温暖棚,让蓝莓住进了“恒温房”。
走进新建的智慧大棚,科技元素随处可见,基质盆栽技术让蓝莓根系告别板结土壤,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供给,云南省农科院研发的T08新品种果径达25毫米以上。“传统品种亩产1000斤,暖棚种植的T08品种不仅产量提升30%,还能赶在春节前上市,每斤多卖50元!”该村市派第一书记算了一笔账:2025年首批挂果后,亩产效益将突破12万元,是露天种植的12倍。更让村民振奋的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技术人才”的创新模式——村集体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保障,技术团队负责全程指导,收益按“6%保底+利润分红”分配,既化解了技术风险,又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产量跃升,更激活了共富“链式反应”。2024年,村子集体经济从32万元增至36万元,3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王大姐如今在基地负责果品分拣:“土地流转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这日子比蓝莓还甜!”而更宏大的蓝图正在铺展:5座新建暖棚将于2025年投用,蓝莓果汁、果酒深加工项目进入洽谈阶段,融合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的农旅综合体初见雏形。驻村第一书记望着连绵的棚区信心满满:“我们要让蓝莓‘四季结果’,让村子‘四季生金’。”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从“零散经营”到“科技联营”,圈子村以“一村一示范田”破题,走出一条“党支部搭台、科技赋能、产业共富”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