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县民政局】乡村道路命名专家评审圆满完成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来源:县民政局 打印

4月24日,莒南县2025年度乡村道路命名专家评审会在县民政局召开,标志着全县乡村道路规范化命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评审会由县民政局牵头,邀请来自交通规划、地名管理、文化研究等领域的7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第二批全县14个镇街提交的乡村道路命名方案进行集中评审。经过实地踏勘、文化论证和民意调研,最终确定2658条道路名称通过评审,涵盖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产业特色等多元维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地名文化支撑。

一、评审流程严谨规范,专家论证凸显专业性

评审过程严格遵循《地名管理条例》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分为材料初审、重点核查、专家论证三个阶段。

材料初审:县民政局联合乡镇政府,对道路名称的规范性、文化性、实用性进行初步筛查,剔除“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命名,形成初审方案。

重点核查:专家组成员对大店一至九村、相沟村等乡镇驻地村重点审核,考察道路走向、周边环境及历史遗存,确保名称与地理实体高度契合。

专家论证:评审会上,专家围绕“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平衡”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达成乡村道路命名需避免‘千村一面’,应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基因的意见。

二、命名方案多元融合,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命名突出“一地一特色”,将乡村道路打造成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活名片”。

历史文化传承:大店镇河湾村依托“红色堡垒村”历史,命名“胜利街”“拥军路”,串联起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文疃镇三皇山村以“民间传说”为主题,将道路命名为“皇姑街”“乡贤街”,融入民间文学元素。

自然景观标识:朱芦镇小茅墩村以“地理实体”为核心,命名“墨水河路”“砚台顶街”,体现了乡村美景;相沟镇安子窝村结合“蜜薯产业”特色,将主干道命名为“薯香街”,发挥了产品宣传。

三、智慧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参与凝聚共识

评审工作同步推进“互联网+地名”智慧化管理,实现命名、设标、服务一体化。

数字化赋能:会上部署了新命名道路的坐标采集与上图工作,用好“乡村著名”小程序,发挥地名志愿者作用,在高德、百度地图同步更新导航数据。鼓励各村居结合地域文化设计个性化路牌,推广智慧化路牌的使用,扫码可获取村居信息。

群众参与机制:命名前各村居通过广播、微信、村民议事会等渠道征集意见,命名方案在村内进行公示,最终形成了村民满意的道路名称。

四、长效机制保障实施,乡村发展再启新篇

莒南县将建立“命名-设标-维护”全链条管理机制,确保道路名称“叫得响、用得久”。

动态更新机制:每季度对道路名称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对因行政区划调整、产业升级等导致名实不符的道路及时更名。

产业融合深化:推广“地名+旅游”“地名+农产品”模式,在“薯香路”“茶香街”等特色道路沿线设置农产品展销点,推动“路产融合”发展。

此次专家评审不仅为乡村道路赋予了文化灵魂,更通过规范化命名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随着第二批2658条乡村道路的正式命名,莒南县乡村振兴的文化脉络正愈发清晰,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