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5月18日、19日,我县举办扶贫项目现场观摩会,对全县各镇街产业扶贫项目进行集中观摩。
观摩组先后现场观摩了16个镇街的33个扶贫项目,横跨2016-2020年5个年度,项目类型涵盖种植(包括草莓、蔬菜、樱桃、蘑菇、葡萄、茶叶)、养殖(包括肉鸡、肉鸭、生猪)、加工、旅游、车间加光伏等。通过了解项目发展规模、扶贫作用发挥、收益分配机制、产业资金投入、贫困户受益情况等情况,观摩组广泛交流学习扶贫资产管理经验做法、项目实施管护心得,为下一步发挥产业扶贫项目长效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莒南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第一抓手,围绕“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镇有示范园区、县有特色产业”的目标,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2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90个,截止2020年度累计产生收益6113万元,通过差异化分配收益帮扶贫困户5.5万户、8.9万人次。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广、带动人口最多的扶贫措施,在我县脱贫攻坚历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立足“两个”层面,统筹整合扶贫资金。以镇级区域发展特色为优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从镇级和县级两个层面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建设规模化扶贫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优势产业。
坚持“三有”原则,提报论证产业项目。考察项目时明确把“有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有稳定经营主体”作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落实“四方”责任,快速推进项目实施。莒南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四制”管理(即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责任制),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四方责任,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实施“四权”分置,强化资产管护运营。为破解扶贫资产归谁所有、谁来经营、收益如何分配、如何监管的四个难题,莒南县全面做好扶贫资产“四权”分置(即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管权)落实工作。
加强“五类”管理,规范提升项目质效。根据产业扶贫项目运行、经营收益、资产管护等情况,将全县产业扶贫项目划分为A、B、C、D、E五种类型。对所有项目运营、收益等情况逐一分析,核查隐患及风险,提出存在问题,对B、C类项目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及时整改销号。
探索产业保险,保障扶贫资产安全。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18.301767万元,为全县种植大棚和光伏项目共339个购买资产保险,通过“保险+扶贫”方式,降低扶贫资产因自然灾害损失的管护成本,规避扶贫资产运行风险,有效保护扶贫资产的完整性和收益的持续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