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为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夏玉米生产技术,确保秋粮丰产丰收,现制定2020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一是调整布局,增产增效。因地制宜,根据各镇街实际,适当发展玉米—花生、玉米—大豆等间作种植模式,改善田间环境,加快粮油高质、高效、持续增产。
二是科学选种,安全用种。根据地力、灌溉、机械等条件科学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倒、抗逆广适、高产稳产、高质量包衣的玉米良种。东部丘陵乡镇宜选择熟期中早熟、耐旱性强、耐高温强的品种,如金海5号、明天695、兆育298等;西部平原乡镇宜选用中熟、抗锈病、耐高温强的品种,如登海605、登海6188、农大372等。籽粒直收地块,宜选用早熟、抗倒、脱水快、适宜机械籽粒直收的品种。青储玉米选购生育期长、持绿性好、脱水性慢的品种。
三是抢茬早播,一播全苗。小麦收获后及时抢播,东部丘陵镇街争取在6月15日前、西部水浇田在6月25日前完成播种。等行距播种时行距60厘米,播深3—5厘米。墒情不足播种时,要及时补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
四是合理密植,优化群体。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耐密品种和高产田适当提高密度。对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地块以及风灾倒伏频发地块,可在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酌情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预防倒伏。
五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玉米播后、出苗前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在苗期(三叶一心至五叶期)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提高除草效果。玉米苗期和心叶末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噻虫嗪等防治二点委夜蛾、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及其他鳞翅目害虫。大力推广“一防双减”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性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可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
六是科学施肥,严防烧种。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地块以施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钾肥,并补施适量微肥,其中1/3氮肥和全部钾肥、微肥随播种侧深施,其余2/3氮肥于小喇叭口期前后侧深施(10厘米左右)。也可采用种、肥异位同播,选用高质量专用控释肥一次底深施。施肥后,若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
七是加强监测,防灾减灾。加强干旱、高温、台风等灾害监测预警。关键生育时期遭遇高温天气和严重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遭遇涝渍,应及时排水。通过种植耐热品种和及时灌溉,以及叶面喷施微肥等措施,防御高温热害。
八是适时收获,高产优质。玉米完熟后(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再收获,并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期情况下,适时晚收。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以防霉变,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