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据调查,因种植结构调整,2019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依据传统种植习惯和春茬备播面积,今年春播花生面积将有所增加。为加快我县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现提出如下春播花生主推品种和栽培技术意见。
一、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且通过通过省或国家审(鉴、认)定或登记的花生品种。如:丰花1号、日花1号、山花9号、花育25、青花5号等。
二、种子处理
1.晒果杀菌
晒果不晒仁。花生播种前7天左右,根据温度高低和种子含水量确定晒种时间,通常带壳晒种2~3d;晒果温度20-30℃最好;避免高温水泥地、柏油路或金属板晒果,烫伤种子。
2.荚果剥壳
剥壳时间尽量接近播种时间;优先手工剥壳;种子量大的可以采用专用种子剥壳机,较干的种子剥壳之前加适量温水。
3.分级粒选
选择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做种,淘汰三级小粒,做到一播全苗。
4.药剂拌种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在花生上登记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地上蚜虫危害以及减轻苗期根腐病、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发生。在能拌均匀的前提下,加水量越少越好,拌种后放阴凉处摊开晾干。
三、深耕整地
春花生每2—3年结合换茬进行冬前深耕一次,深度以25cm—30cm为宜。早春解冻后结合施底肥及时浅耕整地,做到土层平整、疏松、细碎,上松下实,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
四、播种
1.适期播种
(1)温度:早熟品种,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中晚品种,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
(2)湿度:足墒播种,尽可能雨后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浇水造墒,土壤最大持水量60-70%为宜。
(3)深度:根据土质和墒情,以5cm左右最为适宜。
春花生不要着急过早播种,要关注15天左右温度雨水情况,防止倒春寒烂种;注意种肥隔离。
2.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因品种而异。高产田:中大果型花生7000-8000穴/亩,小果型花生10000—11000穴/亩;中低产田:中大果型花生8500—9500穴/亩,小果型花生11000—12000穴/亩;每穴两粒。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单粒播种,每667m2一般12000~140000穴,每穴一粒。
3.密闭封草
根据杂草发生种类选用除草剂,也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苗后除草;花生播后芽前,药剂均匀喷雾;若天气干旱,酌情增加用水量。
五、基肥
1.施肥原则
根据地力基础和目标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推荐使用花生缓控释肥。
2.施肥数量
春花生一般每667m2施用优质腐熟肥农家肥3000kg或优质商品有机肥80kg—100kg,氮(N)10kg—12kg、磷(P2O5)6kg—8kg、钾(k20)10kg—12kg、钙(Ca0)10kg—12kg。适当施用硼、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
六、苗后管理
1.出苗至开花期
(1)开孔放苗
花生顶土鼓膜时,根据当时气温回升情况于上午9时之前开孔放苗;孔大小(直径)4-4.5cm;查苗补苗扣取膜下侧枝。
(2)死苗烂根防治
花生出齐苗后,为根腐病、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的高发期,包括中后期花生长大后的部分整棵死掉,也是此阶段的病源引起的。针对重茬花生区以及往年根部病害严重的地块,用70%甲基托布菌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或灌墩或30%恶霉灵水剂600—800倍喷雾,防治根部病害的同时促苗壮苗,建议亩用水30公斤,对准根部喷淋。
(3)苗后除草防虫
宜在花生2-4片羽状复叶期,杂草基本出齐、禾本科杂草2-4叶期、阔叶杂草在株高5厘米左右时喷雾;对于蚜虫、红蜘蛛、青虫等危害较早区域,将杀虫剂添加到除草杀虫剂中,提前预防,省工效果好;杂草密度大、草龄大、墒情差适当加大用药量和施药水量。
(4)小水喷灌
花生苗期适当干旱,植株紧凑、健壮、枝多节密,虽然开花稍晚,但花多花齐,最后往往获得丰产;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结合小水(跑马水)即可,小水喷灌最好。
(5)促花促针防虫
花生开花前或者初见开花,喷施调节剂,促使花生多开花多下针多坐果,为花生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此阶段为青虫等害虫的高发期,可适当添加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5%甲维盐杀虫剂,提前预防,省工效果好。
2.始花至结荚末期
(1)浇好关键水
花针期和结荚期是花生需水敏感期,这两个时期遇旱,将导致花生大幅度减产,遇旱要设法浇水;浇水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可避免中午前后光照强、地温高而引起烂针、烂果等。
(2)减轻白绢病等烂果现象
往年白绢病等烂果现象易发病的地块,建议在花生封垄前,晚上或早上叶片闭合时,用24%噻呋酰胺60ml/667m2亩用水30公斤,对准根部喷淋灌墩,减轻后期发病。
(3)控旺防病防虫
花生结荚期,花生秧35厘米左右,第一批入土的荚果有小手指粗时一次性控旺,同时可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和青虫,提前预防,省工效果好。
3.结荚末期至收获期
(1)保叶防衰
植株有早衰现象的,花生收获前20天左右,要进行叶面喷
肥,每667m2叶面喷施1%—2%的尿素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0kg—50kg,间隔7d—10d,连喷2次;叶面喷施30%笨甲.丙环唑20g/667m2叶面喷施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60g/667m2防治叶斑病。
(2)及时排涝
若雨水过多,排水不畅,易引起根系腐烂,饱果率低,甚至发生烂果,注意排除积水。
七、适时收获
花生植株茎叶变黄、中下部叶片脱落,70%以上的荚果外壳硬化,脉纹清晰,果壳内壁出现和色斑片时,实时收获。
八、晾晒入库
新收获的花生一般含水量为45%-50%,将带荚果的花生在田间晾晒2-3天,以促进后熟和风干,然后摘果,平摊晾晒。当荚果晒到口咬发脆、手摇有响声、剥开硬壳手搓种皮易脱落时,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即可入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