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提出的《探索和尝试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建设,激发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活力》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帮助。您出的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近年来,县文旅局聚焦提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逐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脉络,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双向发力推进城乡书房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024年,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十字路街道学苑社区、永泰社区,创新打造琅琊书房·莒南学苑馆、琅琊书房·永泰社区馆城市书房2处,并被市文旅局统一组织挂牌。充分发挥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在城市书房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亲子阅读、“金秋悦读季 书香嘉年华”亲子阅读、“古琴悠扬 清凉送爽”古琴培训班等主题阅读和文化培训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开展乡村书房建设,指导各镇街先后打造了厉家泉村特色乡村书房、板泉镇庞疃村书房等集阅读服务、文化展览、非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通过空间美化、布局优化,提升公共阅读场所颜值和内涵,增强场所吸引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文旅深度融合。
(二)以文塑旅打造旅游书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品味与旅游景点相得益彰。先后提升打造溪谷森林营地亲子书吧、湖畔餐厅茶语咖座、无极鬼谷曼松书屋等7处旅游书吧,精选与景点特色相呼应的红色文献、历史文献、儿童绘本等图书资源,供游客在观赏山水自然风光的同时,浏览、查询、借阅,为游客打造提供更多诗与远方的选择,让更多群众了解莒南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旅游信息等,助推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协力发展。
(三)因地制宜打造传统文化传习驿站。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践行务实”工作理念,采取“非遗+社区”模式,指导磐龙湖社区、隆山社区、华泉社区等城市社区打造绳编、书法、鲁班锁传习驿站,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端午节绳编、书法培训、鲁班锁进社区等沉浸式培训、展示活动10余场,让城乡群众亲自体验莒南非遗魅力,让非遗文化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高标准建设莒南县北城文化艺术中心。莒南县北城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位于北城新区,项目立项总投资10.26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科技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商业区域等及相关配套设施,融合了文化、艺术、教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文化莒南新地标,为群众提供多彩文化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持续办好群众喜爱的各类文化惠民、文旅节庆活动,推动全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健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体系。以城市书房、旅游书吧、口袋公园等公共文体设施为抓手,选择公园、街角、广场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利用率高的场所积极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15分钟阅读圈”,提供更多“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场景,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民、惠民、利民。
二是强化场所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对公共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培训教育,确保各项文化服务用心、走心、暖心。提升改造场馆条件,优化功能布局,美化空间环境,努力将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建成设施设备齐全、服务规范高效、群众满意度高的文化阵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三是拓宽思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大资源融合共享力度,积极与社区、商场、学校、书店、企业等社会单位联合,打造更多有颜值、有内涵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嵌入社区、商圈、学校等场所,让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更多活力。
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0539-72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