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关于从民众入手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来源:莒南县人民政府网站 打印

王白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从民众入手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渠道吸引年轻人在乡镇工作方面

一是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需要,激发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创业、创新热情,制定出台了莒南农委办【2020】10号《莒南县高素质农民扶持奖励办法》,设立表彰奖励资金20万元,以表彰奖励优秀实训基地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设立扶持资金80万元,对优秀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创业进行物化补助。二是在“一倾斜、四优先”的前提下,结合涉农项目开展,对高素质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在实行两年一审,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莒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指导方案》,成立了由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莒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专家团”,按照专业对口、方便指导原则,根据新型职业农民服务需求,及时做好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跟踪服务工作,从而有效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二、营造多样化收入来源,增加多元化收入方面

一是强化指导服务力度,优化“主体”发展环境。近年来,莒南县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涉农资金整合利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莒南县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莒南县家庭农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依托农业局成立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中心,每个镇街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村级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信息点和信息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专门开通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莒南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网站,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土地流转供求信息,通过平台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登载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和流转动态,提供规范的合同范本、流转须知、价格指导、流转程序等服务,及时报道推介土地流转示范典型。

二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拓展“主体”发展空间。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土地托管等经营模式,开展机械化大田作业,在农场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农户也减少了生产投入,实现了农场和农户“双赢”。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草莓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沼气服务协会等大型农民合作组织,指导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提供产前农资购销、产中生产管理、产后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合作社联合社的带动下,大店镇发展草莓2.5万亩,草莓种植户1.6万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草莓产业成为该镇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店镇也被誉为“山东草莓第一镇”。

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主体”发展链条。从健全密切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指导各类型“主体”强化自身之间、自身与农户之间的联系合作,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实行订单收购、保护价收购、加价补贴等政策,建立起投入扶持、风险保障、二次返利等服务机制,力促“主体”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其中莒南县金胜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年生产植物油、花生及农副产品40万吨,花生油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公司建立起花生标准化种植基地6000亩,带动基地种植10万亩、农户5万户,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龙头带动效益。

三、提高乡镇村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

一是按照农民田间学校进社区、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建设要求,依据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布局,先后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六统一”[2]农民田间学校38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5处、高素质农民创业园2处,从而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生产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平台。38处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广布全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显著的村居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已成为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员探讨交流、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展示的宣传平台。二是从相关农业单位选聘38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专家,成立了莒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专家团,制定出台了《莒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专家团管理办法》,从而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生产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政策保障。三是按照农业部办公厅《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试行)》要求,依据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培训需求调查,详细制定《莒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方案》和培训流程,从而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严格按照“一点两线”培育模式开展培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等培训方式,开展生产技能田间课堂培训6—7次,集中培训3—4天;采取课堂培训、模拟训练、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异地准军事化管理培训模式,开展经营管理知识培训7天左右,以充分提高高素质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四、发挥引领性人才引领作用方面

组织专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高素质农民培训调研、扶贫科技培训调研,广泛听取农民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形成《调研报告》;依据《调研报告》,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试行)》要求,精准安排培训内容,依据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培训需求调查,详细制定《莒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方案》和培训流程,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农村人才长期培养规划,健全农村人才政策保障体系,积极搭建平台,提高乡土人才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爱惜“土专家”,用好“田秀才”,鼓励人才在农村开展自主创业创新,不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建设扎根服务基层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培养善于致富带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发富有工匠精神的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壮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乡村人才。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和电话:莒南县农业农村局72127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