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板泉镇2024工作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来源:板泉镇 打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板泉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板泉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4我们板泉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招商“五抓”工作机制,抢抓发展机遇,党委主要领导带队到广州、南京、济南等地开展招商11次,取得良好效果。全镇招引项目11个,总投资额24.1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8个,累计投资2.66亿元;拟开工建设项目1个;重点在谈项目2个。今年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23.36亿元,税收2.1亿元,位居全县前3位,固定资产投资14.92亿元,同比增长594%。聚焦柳编、木梳、造纸、劳保用品等特色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化发展,积极推动产品向高精尖特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技改项目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108%。

(二)党的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8个村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额问题,9个村化解35周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过少问题,12个村化解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全年清理规范党员服务站组织关系352人次,全力推进“由事看表现·红黄榜上见”制度,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多次承接省委组织部实地调研,村级党组织健康运行度大幅提升。二是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实施村集体经济“联合共富”行动,探索构建柳编产业链党委,将8家企业党支部、6个村级党支部纳入产业链党委统一组织管理,打造“柳编共富供方”2处,种植杞柳共富基地1900余亩,农民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联建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90万元。三是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建设支部领办暖心小菜园、食堂、理发店等78处,解决“一老一小”吃菜难、吃饭难、照看难等问题,让治理更精准、更贴心,相关做法被《山东电视台》、《人民网》、《大众新闻》、《临沂日报》等媒体报道。落实“胡同长”制,实施美德积分制度,理顺美德积分评分程序,整合积分事项,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起,12345热线工单化解率同比提升2.6%。

(三)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一是推进“百千工程”建设。我们以武阳河为纽带,以地产品加工聚集园区为依托,围绕“柳编+木梳”两大产业,将手造与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武阳河“百千工程”片区,延伸带动石磨煎饼加工、板栗加工、旅游伴手礼手造加工等微产业。2024年百千工程新建排水渠3750米,铺设沥青道路77500平方米,铺设钢筋混凝土管道80米,安装LED太阳能路灯62盏,栽植绿化苗木10万余棵,绿化面积6104平方米,铺设路沿石3500米,建设小广场6处,微景观9处。借助“百千工程”的全面实施,新殷庄村、马槽头村、陈庄村等16个村居迸发出发展新活力和乡村新魅力。是推进生态治理全镇成立11个工作专班,分片区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排查整改,对全镇624户养殖户进行“三防”规范,完成沿河200米范围内107户养殖户拆除任务。持续推进科技畜牧进程,建立镇级畜牧综治平台,第一批87户养殖户加装网络摄像头、全镇9台运污车加装GPS,实现一个平台监控全镇畜牧养殖全流程,确保养殖粪污不外运,不污染。全镇围绕5条镇级河流、5处污水处理站,建设生态塘8个,生态沟渠86道,大大降低了入河口各项数据指数。三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五域共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现场评比打分的形式评选各领域示范村50个,“五域共治”示范村20个,充分调动了各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2024年全镇新栽植各类绿化树苗10万余棵,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绿化道路35条,全镇呈现出环境卫生清洁美、种树栽花景致美、文明和谐家风美、常态保持长效美的良好局面。四是推进文化传承。串联打造了渊子崖红色堡垒项目、上养鱼池森林村居、王璟御封林、高榆木梳非遗文化等内容,建设“红崖先锋”文旅融合的文明实践体验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受众1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黄河大集展销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榆木梳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渊子崖保卫战中使用的五子炮入选山东省第三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高榆木梳亮相“跟着孔子游山东”2024年山东文旅主题推介活动,《小木梳大产业,莒南高榆木梳蝶变之路》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四)支部领办合作社有序推进。2024年全镇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2家,规范提升合作社40家,全镇新增入股土地6458亩,新增入社户数2864户,实现了行政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广泛开展开展蔬菜水果特色种植,截至11月份,实现经营性收入906.68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35.56万元。全镇涌现出了“高榆木梳”“红崖蓝莓”“广龙水果藕”等一系列支部领办合作社持有的小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提高了本地农产品附加值,间接带动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五)民生事业发展欣欣向荣。一是推进自来水“户户通”。新增供水主管道1080米,分支管道3280米,增设水表、闸阀、分水器等配套设施332块,全镇76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全面保障了2.5万户居民用水。二是推进村级卫生室提升改造。投资50万元,提升改造10处村级卫生室,达到五有三提升标准,推动了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三是推进教育设施建设。板泉镇集全镇之力,完成板泉镇中心小学及幼儿园工程的主体建设及内部装修,并于9月初通过上级验收。四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实施“12345+胡同长”工作模式,1216名胡同管家全过程参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切实解决群众诉求最后一百米问题。自推行“12345+胡同长”工作模式以来,热线工单办结率提升5个百分点。五是推进平安建设。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服务管理,开展常态化、网格化巡逻,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全面推行“联勤联防”模式,建立专职巡防队伍,村、社区组建“红袖标”队伍,共开展夜间治安巡查830余次,消除治安隐患60余起。六是推进“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我们围绕“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打造集接待、受理、调处、督办、化解、回访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零距离服务、专业化调处、综合性解决”。全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98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3.6%,镇域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政府班子带头尊法学法守法,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镇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府班子坚持实干为要,始终强作风勇担当。政府班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访民情、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弘扬实干担当精神,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鼓励干部抓工作“抢干拼”、抓落实“实快狠”,全面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廉洁为本,始终知敬畏守底线。政府班子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查快处、决不手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宜居、宜业、宜游”三个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全面做好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基层治理,全面夯实党建根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板泉努力开创现代化强建设新局面围绕上述总体要求,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聚焦板泉工业集聚区和地产品加工产业(跨境电商)集聚区建设,重点提升地产品加工产业(跨境电商)集聚区建设,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产业集聚区示范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深入持续推进花生千亩片建设,切实做好跟踪服务。

(二)持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力推进水生态建设攻坚行动走深走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回头看”行动,坚决抵制环境污染反弹。着力推进百千工程建设,努力形成“板泉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关注12345热线工单,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深入推进平安板泉建设。继续深化“平安板泉”建设,探索建立立体化网格治理体系,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全面梳理信访突出领域及重点人员,坚持因案施策、一案一策,强化领导干部接访、约访机制,落实镇级领导包案制,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四)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根据各支部特点,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交任务、压担子,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当郎中、打硬仗,真正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治理、土地股份合作社、暖心小菜园、暖心食堂和志愿服务超市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