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8月22日下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我县科学普及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徐田利 莒南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栾玲玲 莒南县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活动服务中心主任
一是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方面。县科协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尤其是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全力打造“莒南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新星工程”品牌,使之成为落实“双减”、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引擎。搭建科普“云梯”,畅通资源供给,开展专家教授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惠及我县多所学校师生;联合县教体局组织16所中小学参与省级“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公益活动,争取并分发90套科普资源包;推动莒南县临港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成功创建“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以赛促学促创,搭建实践舞台,联合教体局开展青少年科创赛事专项培训,提升100余名电教主任、科技辅导员指导能力。成功举办2025年县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素养提升系列活动暨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吸引19校43支队伍同台竞技;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人工智能活动、全国无人机大赛、省科创教育大会等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在其他四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上,组织“科普赶大集”、“科技下乡”、“食品安全进万家”、“缤纷夏日 奇趣科普”等惠民科普活动。
二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方面。县科协积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特色产业引智,围绕甘薯产业,精准对接山东农大史春余教授团队,为“甘薯科技小院”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助力产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各级科普示范工程;搭建成果转化桥梁,开展“专家教授莒南行”,邀请齐鲁工大张记市教授团队考察交流,力促高校科研成果在莒南转化落地,服务产业升级;拓展创新科普融合阵地,推动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永丰钢铁文化工业园入选市级科学文化旅游点,开辟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与实践创新融合新路径。
三是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方面。县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大局建言献策。聚焦县域发展重点(如特色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依托“科技小院”、专家行等活动载体,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决策咨询建议,服务县委县政府科学施政;组织申报临沂市科协调研课题,8项成功立项,推荐科技奖励,成功推报淮海科技奖1项、市级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汇聚和展现本地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智慧,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县科协始终致力于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生态。推荐2名优秀人才参选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举办3场科学家精神主题巡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牵头开展“科心为民 科普同行”、“科技工作者入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系列主题活动,展现风采,营造尊崇氛围。加强对县老科协、地瓜协会、蜂业协会等指导服务,完成年审年报,配强党建指导员。指导镇街科协发挥“三长”作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市科协2025年重点工作,结合莒南县实际,履行“四服务”职能,打响“一个品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凝聚合力。
答记者问
01请问,今年以来我县科协在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方面,推出了哪些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意义的亮点工作?
徐田利(莒南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县科协聚焦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打造莒南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新星工程”,通过多维度举措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助力 “双减” 工作,培育创新人才。
(1)以健全组织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上好科普教育“助推器”。县科协联合县教体局组建了61名老师参与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推动启元小学参与330工程科普资源包配送项目,县一中、六中等4所学校申报中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能力水平检测项目,县八中成为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考点。同时,组织16所中小学参与首届 “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 助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系列公益活动,争取到90套科普资源包分发至各学校,为科创教育注入资源。
(2)以办好培训为支点,提供交流平台,打造科学普及“新亮点”。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指导下,联合县教体局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素养提升项目比赛赛前培训,100余名电教主任、科技辅导员参训,提升了教师指导能力。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到二中开展科普讲座、素质拓展及科技作品展,还联合二中举办“科普专家进校园” 活动,邀请东南大学吴鹏教授作专题报告。
(3)以举办比赛为重点,增强实践能力,跑出创新思维“加速度”。县科协通过多样化赛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展 “科普沂蒙行” 活动,联合临沂市科技馆走进临港实验小学、相沟镇中心小学,以科普大篷车展品演示、科学实验秀等形式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组织202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素养提升系列活动暨青少年无人机和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19所学校的43支代表队参赛,办赛水平及参赛规模位居全市前列;组织优秀青少年参加临沂市庆六一暨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系列活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赛事,成绩优异。
通过系列举措,青少年科技素养显著提升。在首届山东省中小学科创教育大会暨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1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第二十九届 “七巧科技” 系列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获个人赛一等奖11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1所学校获 “科普示范学校” 称号,1所学校获 “全国七巧科技活动最佳普及奖”;第二十六届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 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1名学生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莒南县代表队共16名学生参加比赛,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推动临港实验小学获评 “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成功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长平台,推动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02国家新修订的《科普法》提出了“全国科普月”,特别强调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请问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栾玲玲(莒南县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活动服务中心主任):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工程,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科技强国的“根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大军,科技成果也难以快速转化应用。公众理解科学,才能支持创新,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它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具备较高科学素质的公众,更能运用科学思维辨别伪科学和谣言,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网络安全等挑战时,能保持理性、积极应对,有效提升社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它是美好生活的“金钥匙”。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科学素质帮助每个人更好地适应生活、保障安全、实现发展,无论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是青少年探索未来世界,都离不开科学素质的支撑。
正因如此,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将每年9月设立为“全国科普月”,并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大科普”格局。各部门的联合行动,正是这一格局的核心体现。
03请问,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一目标,我县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来推进相关工作?
栾玲玲(莒南县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活动服务中心主任):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要求建立“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大科普”格局,规定了政府及各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等各类主体在科普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各部门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是基于《科普法》的这一要求,同时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对“五大重点人群”(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重点部署,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
联合县教体局,打响“莒南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新星工程”这一品牌,把“双减”后的课后服务与科普实践结合,推动科学家、工程师走进校园;联合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打造产学研平台,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送达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素质提升;联合县科技局、县总工会等部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科技工者之家职能,将聚焦产业工人技能升级,开展岗位创新竞赛,将科学精神融入职业发展;联合县民政局、县卫健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大数据、AI等各项信息技术科普宣传活动,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提高老年人科学素养;联合宣传部门,营造浓厚氛围,指导媒体设立科普专栏,并联合权威机构及时治理网络科学谣言,清朗网络空间。
总之,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法律已经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科普月”为我们提供了集中发力的舞台。我们将通过紧密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切实把这项夯实科技强国根基、惠及群众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