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8月17日上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莒南白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介绍莒南白茶种植团体标准及茶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董春旺 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莒南县白茶研究院院长
严茂芳 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刘西伟 莒南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
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合力下,莒南白茶的发展蒸蒸日上。进一步完善“莒南白茶”的生产标准体系,有助于引导和促进莒南茶业健康发展,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从而形成统一的技术要求以及恒定的产品质量,赋予莒南茶叶鲜明的辨识度,有利于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打响地方知名度,打开全国茶业市场。
好的鲜叶原料对茶的品质至关重要,俗话说,“七分看原料,三分看工艺”。我们在前期制定完成了《莒南白茶加工技术标准》和《莒南白茶产品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莒南白茶 茶树的栽培生产管理,特此制定了《莒南白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莒南白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由山东园艺学会归口,标准于2025年3月列入计划,由莒南白茶研究院牵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碗青茶业有限公司、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老子峪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绿逸茶叶专业合作社、莒南城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环河茶叶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提出了《莒南白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立项申请,标准规定了莒南白茶的茶园建设、茶树品种选择和种植、日常管理和防灾减灾等,对莒南白茶的栽培进行了规范化的指导,有利于莒南茶产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
主要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
2025年3月,根据标准编制任务要求与计划,成立了由莒南白茶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临沂碗青茶业有限公司、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老子峪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绿逸茶叶专业合作社、莒南城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环河茶叶有限公司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研究相关的法规标准,明确目标和内容后,制定了《莒南白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方案,依据工作组参与的人员的专业、技能、人数将任务细分到个人。
2.资料搜集
2025年5月,标准起草小组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标准、管理规范和检测方法等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3.研究分析
根据最后确定的标准名称和主要内容,2025年5-6月,标准工作组充分调研分析国内白茶产品,分析可数据化、标准化的各项因素。
4.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6月,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全面梳理相关法规及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界定。最终在工作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和反复修改后,编制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5.征求意见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标准起草工作组向湖南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茶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信阳师范大学、临沂大学、泰安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10家相关单位的10位专家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去征求意见稿,共收集到有效意见48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30条,没有采纳的意见在本编制说明里做了详细说明。标准起草工作组汇总整理了专家意见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详细内容见《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6.标准审查报批
2025年8月9日,山东园艺学会在济南组织召开了团体标准审查会议。来自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日照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的5名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审查。标准顺利通过审查,专家提出10条意见,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
7、上线发布
2025年8月17日由山东标准化协会上传全国团体信息平台发布,并于2025年8月17日实施。
本团体标准发布完善了莒南白茶系列标准,必将对莒南茶产业促进作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提升消费者对莒南白茶品质与品牌的认知,促进莒南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莒南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增强莒南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莒南茶产业整体形象,使莒南白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答记者问
01《莒南白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对于规范莒南白茶种植、提升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请问,这一标准的实施将如何推动我县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严茂芳(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白茶种植标准的发布实施,一是规范了生产流程,提升品质稳定性,明确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的操作标准,解决传统生产中的工艺差异问题,确保茶叶品质稳定达标;二是强化了源头管控,标准要求对原料产地环境、农药使用等严格限定,构建绿色生态茶园系统。三是建立地域标识,通过标准赋予产品独特辨识度,支撑地理标志申报,推动“推动白茶”地理标志认证。四是提升品牌溢价,标准化生产的高品质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茶助力高端市场开拓,带动综合产值提升。五是带动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技术赋能农户,提升茶农生产技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通过整合茶文旅项目,推进茶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每亩茶园增收500元以上。六是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种质资源,通过建立白茶种质资源库和母本基地,提高茶树良种化比例;强化了科技支撑,推进我县白茶品种选育,推动数字农业应用。
白茶种植标准通过规范生产、塑造品牌、赋能农户和科技护航,已成为县域茶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助推“小茶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02近年来,我县相继发布了多项白茶标准,全面推进白茶产业标准化建设。请问,目前我县白茶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刘西伟(莒南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
近年来,我县白茶产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莒南白茶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乃至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一是产品标准全链条化。去年9月份发布了《莒南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今年4月份发布了《莒南白茶》产品团体标准,今天又发了《莒南白茶种植标准》,这些标准成果涵盖白茶种植、加工、生产等环节,构建起全产业链的标准规范体系,全面加快莒南白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进程。
二是质量保障体系化。通过标准的制定,确保了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这不仅提升了莒南白茶的整体品质,还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此外,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也促进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绿色生态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是品牌影响力扩大化。随着一系列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莒南白茶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类茶叶展览、品鉴会以及品牌推广活动,莒南白茶逐渐被更多消费者所熟知和喜爱,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品牌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增强。
四是产业带动效益显著化。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莒南白茶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03今年,莒南白茶品牌打造被纳入全省《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请问,围绕这一重要机遇,我县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莒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严茂芳(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中“开辟‘莒南白茶’等高端品牌新赛道”的要求,把发展白茶作为莒南茶产业实现后发先至、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子,在江北茶区开启了探索白茶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全力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顶层设计。由莒南白茶研究院牵头编制《莒南白茶发展规划》,制定发布莒南白茶标准,通过顶层设计,持续推动实施莒南茶提质增效项目、强化茶树良种选育与白茶制作工艺攻关、提升莒南白茶品牌影响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收见效。
二是抓合作共赢。以北方国际云茶仓项目为载体,重点打造原料茶仓储中心、茶产品加工中心、茶企业孵化中心、北方茶产业服务中心“四个中心”,实现茶产品从饮品向食品、化妆品的延伸。抓住与福鼎市合作机遇,在莒南建立福鼎白茶北方公共仓、云南普洱交割仓储中心等,探索“南茶北仓”“南茶北市”供应链新模式。
三是抓品牌打造。加快申请“莒南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组织茶企积极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推介会、评茶大赛、茶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莒南茶、莒南白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抓多元发展。做好“茶叶+”文章,依托茶溪川共富示范片区建设,将红色文化、茶文化融入旅游体验,开发非遗制茶技艺展示、茶园认养、茶主题民宿等项目,推出四季茶旅产品,实现“一片叶子”向多元经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