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7月18日上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莒南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尹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卢虹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科科长
彭媛媛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发展科科长
2025年以来,县工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聚焦“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以绿色化、链条化、数字化、创新化发展为方向,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一)运行监测精准调控,工业经济稳健增长。一是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体系覆盖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做好重点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测,每月调度14家行业重点企业产销存、主导产品产量、价格、订单、市场行情等情况;坚持工业运行分析通报,为各级经济工作调研、决策提供参考和预警。二是优化数据分析机制。加强与统计、税务、供电等部门的数据协同,打通信息壁垒,每月实时跟踪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营收、利润、用电等关键指标,提升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基础。
(二)政策项目协同发力,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紧抓政策宣贯。组织17个项目申报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组织金胜二期、华宝高端封头等项目申报2025年省工业用地保障支持项目;组织亚新数字印刷包装实训基地等项目申报省级技术改造设备补贴资金。二是紧抓项目服务。紧盯总投资10.5亿元的碧海智能工厂等66个在库项目建设,分类施策,确保月度技改投资增量;持续摸排更新并滚动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紧抓平台搭建。继续推动工业集聚区建设,今年上半年,推动相沟镇、板泉镇、涝坡镇、石莲子镇四个工业集聚区扩区和洙边镇工业集聚区设立。
(三)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新增7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兴泉油脂等2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推荐金胜粮油申报国家级质量标杆;组织亚洪塑胶等4家企业申报“山东制造·齐鲁精品”项目。二是企业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在市级层面,碧海包装等5家企业成功通过基础级智能工厂复核,太钢鑫海新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在省级层面,碧海包装等3家企业通过先进级智能工厂复核,兴泉油脂新认定为先进级智能工厂。三是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牵头组建不锈钢(铸造)产业链博士团(由北科大刘建华教授领衔),通过“专家教授莒南行”活动,促成鑫海科技等6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组织金胜粮油等企业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会,签约合作项目2项。
答记者问
01今年,莒南县新增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请问莒南县工信局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彭媛媛(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发展科科长)
近年来,莒南县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聚力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行业“小巨人”和“配套专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家、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5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0家,企业培育数量稳定上升,梯度培育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强集成思维、系统推进,2022年量身定制出台《莒南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实施梯度培育、创新提升、数字赋能、金融助企、质量品牌提升、服务保障六大专项行动,落实14条具体措施,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设立规划图和施工图,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做优做强。
二是加强梯度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符合“专精特新”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从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研发创新水平等方面“一对一”对接服务,进行重点培育、跟踪辅导、动态管理。
三是优化金融支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在省内首个创新开发“专精特新信用贷”专属信贷产品,发放“专精特新信用贷” 2.53亿元。联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企业送政策,实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突出精准服务。开展上门“送政策”、组织政策宣讲会等多层次政策解读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入企服务、专题辅导、一对一诊断等方式,邀请专家就专精特新奖励政策、资料准备、申报流程等进行辅导培训,一企一策梳理发展路径、挖掘潜力,帮助企业提高申报成功率,形成可持续发展格局。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和后备企业,采取集中授课、对标学习、高校研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家的素质能力。
02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工业要在建集群上持续用力,请简要介绍我县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尹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今年年初,莒南县筛选确定不锈钢、绿色食品、硅基材料、铸造等四个重点产业,制定完善了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实行“链长+专班”工作机制,压实压紧链长责任,以专班为依托抓招商、出政策、优环境,加速实现链条“拉长增粗”、产业“量质齐升”。
一是聚力不锈钢产业强链延链。围绕千亿级高端不锈钢目标,依托太钢鑫海、鑫海科技等龙头,构建“电力-镍铁-炼钢-轧制-深加工”前端产业链。重点保障162万吨炼钢、175万吨热轧及热酸退项目稳产,推动宝太协精密预制、永安瑞盛特种设备、德鑫高端部件等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成立硅基新材料产业协会,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加快华钻钻石加工、辰科干燥剂等项目建设,服务新能源电池碳材料等项目落地。目前,产业初具雏形,现有规上企业14家,已形成覆盖硅溶胶、硅胶、磨料磨具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加速铸造产业链强基固链。牵头筹备成立县铸造产业链专班,实地走访县域铸造企业,形成《莒南县铸造产业调研报告》,制定2025年工作方案,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召开全县铸造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会。着力培育友园机械、彭工机械等重点企业,指导友园机械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铸造产业协会,实现抱团发展。
03请介绍一下今年以来莒南县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卢虹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科科长)
一是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服务。培训赋能,组织全县100余家规上企业参加“数智化赋能企业发展”、“工赋临沂 数智兴企”(莒南站)等专题培训,提升电商运营、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数智应用能力。精准诊断,联合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专家,深入25家重点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数字化诊断,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破解转型痛点。平台入驻,实地走访指导规上企业入驻“中国大集”平台,截至6月底,成功推动110家企业入驻。
二是强化标杆引领与项目培育。发掘并培育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驱动型标杆企业,打造一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今年新增4家省级“晨星工厂”,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省级“晨星工厂”企业26家;指导玉皇粮油开展2025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库申报工作。
三是创建“莒南粮油产业大脑”平台。立足我县粮油产业发展实际,围绕金胜、玉皇、兴泉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粮油产业数字化标杆平台,成功入选山东省2025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服务数字化水平与产业资源协同配置效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