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7月11日上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中国供销·莒南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新闻发布会,介绍项目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赵广果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高继岩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崔 杰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指导股股长
近年来,莒南县供销联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双社同创”为重点,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商贸流通、绿色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全面发展,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五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全国供销总社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信息采集试点单位、全国商贸流通示范县,全省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总社、省社先后发文推广我县经验做法;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华合作时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莒南县工作经验。
自去年以来,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立足供销主责主业,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共签约落地项目7个,总投资26.2亿元。中国供销·莒南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就是其中的标杆性工程。
该项目是立足我县农业产业优势,聚焦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民生工程,已被列为市县两级重点项目。项目由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临沂市供销社及莒南县供销社共同投资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234亩,主要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加工中心、信息采集发布中心、客服调度中心、商务配套中心等;二期占地170余亩,主要建设粮油深加工、专业市场等。项目将通过整合农副产品交易展示、仓储、加工配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全产业链服务功能,打造立足区域、辐射鲁东南地区的现代化农产品综合商贸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农产品交易量42万余吨、交易额50余亿元,带动就业1700余人,年税收2000余万元,将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优化莒南县“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答记者问
01请问,中国供销·莒南现代农产品物流园作为鲁东南地区重点农产品流通枢纽,目前建设进度如何,什么时候能正式运营?另外,商户如何进驻选位?
崔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指导股股长):
自2024年7月19日签订项目协议以来,莒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专班,明确责任,统筹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工作。项目由中建八局一公司工程总承包,于今年年初开工,进展顺利,主体工程框架建筑已完成地面施工,检验中心及农贸大厅基槽已完成50%,钢结构制作已完成50%,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12月底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运营。目前,项目已经为意向进驻商户排序预落位,有370余家商户缴纳进驻选位意向金,选位700余个。详细情况可到人民路裕隆国际B区北沿街的招商接待处咨询,咨询电话7912666。
02请问,该项目将来会对我县产生哪些影响?
高继岩(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一是完善了我县农产品流通体系。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肉案子”作用,保障全县人民日常需求,还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同时,还将带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二是提升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项目将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配备专业的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可对市场内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多项关键指标的全面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推动农产品上行。项目建成后将与总社在全国设立的40多个农产品批发项目共同组成农产品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推动莒南县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农批市场。
四是与中国供销集团开展全面合作。我们将以这次合作为契机,立足莒南花生产业优势,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合作,打造以花生为特色的大型粮油集散中心,带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我们与中国供销集团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合作金融等领域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03请问,县供销联社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在项目建设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赵广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一是摸清资产底数。对系统内社有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清查,完善社有资产档案,建立拟开发资产台账,夯实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精准仗”的基础。
二是探索供销产业发展新机制。依托社有资产资源,结合当地产业优势,精准开展“补链强链延链”式全产业链发展,与系统内各级企业、社会资本等合作,共建共营产业项目。如:相沟供销社围绕红薯小镇这一产业优势,利用闲置的老采购站,招引红薯加工企业,共建红薯加工项目,开展红薯深加工业务;依托筵宾镇大田托管优势,与省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开发建设了粮食烘干、有机肥制造项目等。
三是创新“联企带农”增收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供销社“联企带农”的工作部署和以“工业思维抓农业”的发展理念,联合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入股精深加工企业+增值返利”等合作模式,一体化推动载体培育、降本增效、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业态创新和金融助力“六项举措”,着力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利、农民增收、村集体和供销社有收益的多方共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如:依托石莲子镇果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了蓝汇供销农产品加工冷链项目,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问题;依托朱芦镇手工业加工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了共富工坊集聚区项目等。
下一步,县供销联社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和长期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三农”上聚力攻坚,为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