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沟镇是莒南县红薯主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6.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3,群众自建地瓜窖达600余个、容量4万余吨。针对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相沟镇红薯产业党委在“新相沟心向党”党建品牌的统领下,聚焦全产业链,以“薯乡人才”、“薯乡产业”、“薯香相沟”镇域品牌打造为工作着力点,三轮驱动,同向发力,推动党的建设和产业培育互融互促,跑出党建引领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薯乡人才”合作促动。红薯产业党委下设组培研发、科学种植、精深加工、电商销售、人才培育、品牌推广等功能性党组织6个,对接服务红薯产业发展前端的研发、育苗、种植3大基地和后端的仓储物流、电商、深加工3大基地,大力推动组织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相融匹配、引领发展。升级发展红薯产业最缺的是什么?是技术人才,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各环节都需要技术赋能、人才支撑。
在红薯全产业链打造中,育苗是最前端、也是极具潜力的环节,“以前我们中的红薯个头大小不一,商品率低,卖不出价,还容易得病。”刘白亮介绍说。为了破解红薯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不稳定的难题,产业党委协助种植大户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组培实验室,培育优质脱毒种苗40多种,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农村专业科技小院。与山东省农科院王庆美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史春余教授合作创建专家工作站,实施“良种工程”,大力推广脱毒苗的种植,“脱毒苗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条形好、色泽好,平均每亩增产2000斤、增收1500元。”王庆美教授说。同时,建立5处育苗基地,生产脱毒苗可供应近3万亩土地使用、提高亩均产量2000斤以上,相沟镇已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脱毒育苗种植基地。
此外,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产业党委牵头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大垄双行覆膜微滴灌、全程可控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行甘薯秧苗平插种植方式,标准化种植水平显著提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高温愈合库4个,通过高温愈合技术,解决红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碰伤、腐烂等问题,延长储存期6个月,保证红薯直供商超和海外市场。
“薯乡产业”联合驱动。农产品不加工,到头一场空。红薯质量和产量提升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附加值,成为摆在产业党委勉强的又一重要课题。“相沟镇丰产不丰收,核心问题就是缺少精深加工,老百姓最后卖的还是原料价。”相沟镇党委组织委员、红薯产业党委委员岳宝刚说。为此,片区党委致力于补链、延链、强链。
产业党委关联上下游企业8家,其中以山东诚泽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本土红薯加工企业为重点。为助力红薯休闲食品研发、技术设备引进,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产业党委争取投资6000万元,积极推动建立深加工车间4处,建成后可为11个村村集体每年共计增收不低于81万元,可带动2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平均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元。过去由于制冷设备缺乏,产业链条不健全,限制了深加工企业入驻。为补全链条,产业产业党委积极争取资金,新建面积8300平方冷库1座,红薯储存量达10万吨。随着冷库设施的配套完善,目前山东鲁品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最大的鲜食甘薯企业春天味道已完成入驻、实现投产。山东鲁品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专注红薯深加工,年产值可达到1.5亿元。春天味道投资5600万元,建有3条生产线,生产薯干、油炸薯条、红薯冻块,每年产值可达到5亿元,税收达到500万元。原来该企业是将相沟红薯运到青岛加工,在产业党委的对接协调下,决定将生产线搬至相沟镇。
目前,相沟镇的甘薯产业发展中心已是山东最大的鲜食甘薯加工园区,每年的产值11亿元、税收1000万元,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种植户亩均增收1500元。
“薯香相沟”品牌带动。高产、优质、美味的红薯为相沟红薯产业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如何进一步拓宽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产业党委关注的又一重点。
为此,产业党委启动品牌销售战略,不仅打造“薯香相沟”镇域品牌并引领经营主体积极融入,提升“冰烤小蜜薯”“三宝农场”等一批食品、企业、电商等红薯品牌知名度,申请注册莒南地瓜地理标志,还精心举办系列文化推广活动,如修建红薯文化展馆、定期举办甘薯美食节、甘薯产业发展大会等,借助节会经济,以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无形中提升相沟红薯的品牌知名度。为了更好助力红薯品牌升级、市场拓展,相沟镇招引销售经验丰富的在外青年刘朝全回乡创业,建立山东诚泽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红薯、板栗深生产,主要产品有冰烤小蜜薯、倒蒸小香薯、栗当家油栗仁等,这些产品都是轻卡零脂零添加,使用充氮保鲜工艺,质量和口感上佳。“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相沟红薯板栗“出临出鲁”,产业党委积极对接,协助刘朝泉带着“冰烤小蜜薯”参加具有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收获沂蒙公社、永辉超市、袋鼠先生等商家上百万元的订单,相沟红薯顺利进入永辉、中百、赵一鸣、美宜佳等大型商超,还被作为东航飞机上的代餐。为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产业党委大力支持电商发展。牵头组建“薯小新”直播助农团队,邀请专业电商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培训11期、学员500多人次,培育优秀主播70名,累计销售红薯10万单,销售额300万元。该项目荣获临沂市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