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莒南县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解读
莒南县召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闻发布会

8月29日下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县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陈 涛  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冯 雷  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慧  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莒南县高度重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通过出台改革行动方案、搭建专组攻坚突破,全面推动任务落地见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莒南经验”,全县政务服务质效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是拓展服务场景,事项集成提质效。我们聚焦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围绕企业开办、运营、退出和项目投资建设,以及个人从出生、教育、工作到养老等重要阶段,2025年新打造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等10个企业“一件事”,个人创业、申请教师资格等8个个人“一件事”,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全面构建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主题服务体系,申报材料、办事环节、服务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压减55%、64%、64%、78%。截至目前,16个“一件事”已落地实施,累计服务办事群众48287次。

二是深化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减跑动。我们致力于将存在于多部门多事项的表单材料整合,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同时强化数据共享,深化41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线上一次申报、数据自动推送,切实做到“一窗受理、只跑一次”。比如,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将涉及行政审批、交警、交通等3个部门的4个事项和车辆上线检测、卫星定位入网等关联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申请材料由24份精简为10份,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到1个工作日,跑动次数由原来最少跑4次到“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便利运输企业。该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三是优化服务模式,智慧便捷增便利。我们在县政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推行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疑难杂事兜底办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全力打通办事堵点。比如,建设项目批前公示 “一件事”,批前提前介入辅导,专业管家团队全程帮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联合限时审批,线上线下同步高效公示,压减审批环节4个,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22个工作日,有效破解建设项目开工前期公示(公告)环节复杂、程序重复、周期漫长等难题。

政务服务创新一小步、企业群众便捷一大步。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好办易办为目标,推动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不断提升我县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振发展信心,助力莒南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01请问,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改革,主要通过哪些举措来实现减环节、减时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冯雷(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是指经营主体在申请开办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时,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配发、换发、补发(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除使用4500千克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从事普通货运经营外)、企业营业执照信息核验这3件“单事项”及集成为开办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

一是向至简要效率。我们按照“依法缩减、科学压减”原则, 将开办运输企业申请材料由原来24份压缩到10份,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少到 1 个工作日,办理环节由 6个环节精减为3个环节,跑动次数由原来最少跑4趟到“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方便和服务运输企业。

二是向延伸要效率。我们按照“办证不出园区”原则,由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条件成熟的机动车检测企业进行调研,选定在山东万里达国际物流园区设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综合窗口,实现“三个直接”,即直接申领营业执照、直接检测车辆、直接办理车辆登记或过户。同时,园区内提供交通违章处理、安装卫星定位、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等9项增值服务,实现“货运的事、园区内办”。

三是向融合要效率。为减少多头跑、提高舒心度,按照“部门协作、业务融合”原则,在县交通运输局运政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前台相互授权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3个审批事项受理权限,后台分类审批。推行“一窗受理、三证合发、一站式办理”模式,开办运输企业时限缩减至1个工作日,压缩时限90%。截至目前,全县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700余件,发放道路运输证2100余件。

2025年7月,《莒南县五向发力提质效,推动运输企业开办从“办好”到“好办”》的典型经验入选省交通运输厅《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优秀案例》(鲁交法函〔2025〕13 号)在全省推广。

02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请问,围绕助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早日见效,莒南县在审批流程再造和精准服务保障方面,具体推出了哪些创新性的举措?

张慧(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我们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推出建设项目批前公示“一件事”,实施“提前介入+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服务模式,平均提升企业开工办理效能65%以上,有效破解建设项目开工前期公示(公告)环节复杂、程序重复、周期漫长等难题。

一是改革破题、打造模板,“多公示”同步压减时限。我们通过跨部门协同论证,制定了《莒南县多示(告)合一实施办法》,打造涵盖宗地编号、土地坐落等15项核心数据的“建设项目批前公示”模板;整合优化公示事项,将土地成交公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公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前公告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受理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拟审批明确公示(告)等5个事项的多个公示事项合并为建设项目批前公示 “一件事”,平均压减审批环节4个,为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压减时限22个工作日。

二是提前介入、同步公示,“多部门”服务全程高效。依托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推行专业团队管家式帮办,提供“多示(告)合一”前期政策咨询等增值化服务;在土地出让挂牌30天窗口期,主动对接,指导企业准备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等申请材料,并容缺土地证明文件,提前予以审核;企业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当天,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同步开展建设项目批前公示“一件事”,线上线下同步、高效公示。

三是优化流程、延伸链条,“一件事”运行机制健全。优化项目建设许可办理流程,明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企业提交“一次申请”,1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所有事项公示(公告),公示完成后,同时领取《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等,实现项目用地规划阶段“多示合一、并联审批、一次办成”;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用地以划拨(出让)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人防许可证、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申请表合成“一张表单”,一表申请,申报材料由30余项压减至12项。

03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形成一批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请问莒南县下一步将重点从哪些方面深化和创新,以推动这项改革更好地惠及企业和群众?

陈涛(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一是强化对标提升。在市级部门指导下,各“一件事”牵头部门要明确对标城市,“一对一”开展对标提升,按照“思想对标、组织对标、流程对标、机制 对标、成效对标、作风对标”的要求,围绕时限、材料、跑动次数等核心要素,研究制定对标提升措施,细化分解对标任务,实现2025年两批国家部署的“一件事”高效办理。要加强人员常态化管理培训,统一办事标准,持续提升服务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人员专业化水平。

二是强化督导评估。“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营商环境重点建设内容,定期调度通报、晾晒工作进展成效,工作进展通过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对照《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测试验证问题分析报告》《“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亲身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流程,着力发现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措施,销号整改。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成熟一个、宣传一个”,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宣传渠道,加大对“一件事”改革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办事流程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做好“一件事”改革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对“一件事”改革的知晓度、认同感。要积极培树典型,总结推广经验,鼓励相关部门在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做法,持续巩固莒南“一件事”改革成效,为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