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莒南白茶》产品团体标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发布人
董春旺 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莒南县白茶研究院院长
王立涛 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西伟 莒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
王立涛(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发布实施“莒南白茶”的产品品质质量标准体系,有助于引导和促进莒南茶业健康发展,使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从而形成统一的加工技术要求以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赋予莒南茶叶鲜明的辨识度,有利于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打响地方知名度,打开全国茶业市场。
白茶历史悠久,素为茶中珍品,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消炎解毒、降压减脂等功效,同时具有长久保存的价值。但莒南白茶属于山东茶产业中的新兴茶类,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缺乏,不利于今后莒南白茶的稳定发展;市场占比少,同时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也缺乏。本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莒南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控产品品质要求,促进莒南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提升莒南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消费者对莒南白茶品质与品牌的认知,提升莒南茶叶的品牌价值,为申请莒南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准备,使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增强莒南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莒南茶产业整体形象,莒南茶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飞跃。
董春旺(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莒南县白茶研究院院长):
首先,我代表莒南白茶研究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莒南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山东省茶树生长环境以及茶园管理与南方茶叶主产区相比,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茶树鲜叶叶质与南方相比差异较大,因此加工工艺及产品品质也有相应的差异。为规范莒南白茶产品品质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特此制定《莒南白茶》产品团体标准。
主要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
2024年3月,根据标准编制任务要求与计划,成立了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莒南白茶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豌青茶业有限公司、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老子峪茶业有限公司、莒南县绿逸茶叶专业合作社、莒南成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环河茶叶有限公司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研究相关的法规标准,明确目标和内容后,制定了《莒南白茶》标准编制工作方案,依据工作组参与的人员的专业、技能、人数将任务细分到个人。
2.资料搜集
2024年5月,标准起草小组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标准、管理规范和检测方法等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3.研究分析
根据最后确定的标准名称和主要内容,2024年5-6月,标准工作组充分调研分析国内白茶产品,分析可数据化、标准化的各项因素。
4.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9月,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全面梳理相关法规及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界定。最终在工作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和反复修改后,编制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5.征求意见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标准起草工作组向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5家相关单位的6位专家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去征求意见稿,共收集到有效意见40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27条,没有采纳的意见在本编制说明里做了详细说明。标准起草工作组汇总整理了专家意见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详细内容见《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6.标准审查报批
2025年1月9日,山东标准化协会在济南组织召开了团体标准审查会议。来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临沂大学等单位的5名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审查。标准顺利通过审查,专家提出10条意见,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
7、上线发布
2025年1月24日由山东标准化协会上传全国团体信息平台发布,并于2025年1月24日实施。
答记者问
01 《莒南白茶》作为团体标准,相比国标和行标,对构建莒南茶产业标准体系有何独特作用?
王立涛(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目前,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线,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目标。为弥补原有标准体系存在的“标准滞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活力不足”等问题,《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构建由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组成的二元标准体系。
团体标准就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是新型标准体系中最具有活力和创新性的部分。它由社会团体自主制定,以市场和创新需求为导向,供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相较于政府主导制定的“公益性”“公共性”标准(国标、行标),团标有着更短的制定周期以及更高的市场要求,能够灵活的吸纳行业内优质的新产品、新技术,及时反映行业特点。
茶产业是莒南县的重要特色产业,而莒南白茶又是莒南茶产业的一张金字招牌。《莒南白茶》是继《莒南白茶加工技术规程》之后的又一个白茶团体标准,将白茶生产加工、检验包装、储运流通等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是莒南白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白茶产业实现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发展。
02 请问,我县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西伟(莒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
协调茶产业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性打造实施服务型监管新模式,开展“市监助企”系列活动,用好“惠企一堂课”“强企一体检”“扶企一整治”,“暖企一机制”等举措,对白茶企业开展靶向式帮扶指导工作,帮助企业提前解决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加强流通环节茶叶交易市场监管,帮助“莒南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领,推进白茶标准制定应用实施,全方位服务于“莒南白茶”特色品牌打造和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县市场监管局将在开展好服务型监管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好、规范好《莒南白茶》标准的实施应用,推进完善莒南茶产业标准体系,着力提高茶产业标准化水平,充分释放和发挥标准化在茶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深化“莒南白茶”品牌培育,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03 莒南白茶作为北方白茶的典范,近年来发展迅速。请介绍一下当前莒南县白茶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王立涛(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近年来,全县茶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品质越来越好。开始引进高品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主要有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黄金芽、金萱等。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约8000亩,占总面积的10%左右。二是品类越来越多。由传统绿茶加工逐渐向红茶、白茶延伸。其中,白茶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占总产量的20%左右。目前,白茶、红茶产量还相对较小,但正在稳步发展。三是品牌越来越响。莒南白茶2021年被第十四届全运会列为官方指定商品,入选十个国家驻华大使馆晚宴指定用茶,2024年被写入省《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年制定发布实施《莒南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我县的“老子峪”牌白茶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评定“四星”名茶并在第十三届国际武林斗茶大赛获得全国第一名“金奖茶王”荣誉称号,我县依托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国际茶叶博览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优质莒南白茶,不断提升莒南白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莒南白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是莒南白茶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基础稳固,战略布局明确。莒南县政府通过《“莒南白茶”品牌发展战略推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将白茶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计划打造“北方白茶生产核心基地”,并支持企业研发白茶加工技术,对茶园建设、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环节给予专项补助。2024年莒南白茶产量已达450余吨,产值2.7亿元。二是莒南白茶契合了市场差异化与消费趋势,抢占了北方白茶空白市场。莒南白茶依托北方茶叶的独特品质,形成与福建、云南等南方产区的差异化竞争,通过“鲜醇甘爽”风味满足北方消费者需求,填补市场空白。三是品牌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借助“莒南白茶”地理标志认证及“好品山东”平台推广,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计划通过茶博会、电商节扩大全国市场覆盖,打响莒南白茶区域公用品牌。
预计莒南白茶在1-2年时间内,依托政策红利和标准化生产,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成为北方白茶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