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莒南县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基层动态
【团林镇】“睦邻同心”多网共治,激活新时代“枫桥经验”善治活力

近年来,团林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建“睦邻同心”调解品牌,紧扣“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有效吸附”原则,构建“网格长排查预警+调解员机动处置+法律顾问专业支撑”三维调解体系,打造矛盾纠纷“15分钟响应圈”,形成“一网兜底、三级响应、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织密“微网精治”前哨网,激活源头排查“神经末梢”。以“微网格”为最小治理单元,探索网格治理新模式,通过“三个一”夯实源头防线,推动矛盾排查端口前移。一是一网覆盖。全镇划分为528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处理纠纷划定“15分钟响应圈”,网格长兼任调解员、法律顾问联络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解”。二是一沉到底。深入推动6支执法力量和5支民生服务力量共计110余人下沉网格,与网格员共同做好“七防六掌握”,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群众诉求早响应、风险隐患早化解,”提升执法与服务响应效能。三是一机制联动。建立“15分钟即时反馈机制”,综治中心对上报信息“即收即分”,形成“网格吹哨、多方报到”的快速响应闭环,推动矛盾排查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发现”。

(二)创新“速调提速”响应网,实现纠纷化解“全链高效”。坚持问题导向,构建“红黄蓝”三色分类“即时响应”机制,实现纠纷精准分级、高效处置,推动化解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作战”。一是“红色紧急类”(1小时内),针对可能引发极端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班子成员包案,联合公安、司法等应急力量1小时内现场处置,防止事态升级。二是 “黄色关注类”(24小时内),对于有争议但无过激行为的矛盾纠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依据,调解员24小时内介入调解,确保“大事不出镇”。三是“蓝色普通类”(48小时内),对无对抗性、可自行化解的纠纷,网格长组织村级调委会48小时内调解结案,确保“小事不出格”。

(三)强化“法治护航”支撑网,凝聚多元共治“硬核力量”。紧抓“党建+法治”主线,通过“品牌+阶梯+智库”三维发力,将“干戈”化为“玉帛”,激活多元治理动能。一是品牌引领。以“睦邻同心”为调解主品牌,延伸“心和”(心理疏导)、“人和”(邻里调解)、“家和”(婚姻家庭)、“事和”(事务纠纷)四个子品牌,覆盖不同调解场景。上半年,团林镇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3件,成功率100%。二是阶梯分流。构建“1+8+N”三级调解模式(1个镇级中心、8个片区调解室、N个微网格),按照纠纷难度匹配调解资源,确保调解力量精准入户,实现“有呼必应”。三是智库支撑。组建5名专业律师+24名“法律明白人”顾问团,线上远程指导与线下现场调解结合,确保每起纠纷调解合法合规。

(四)构建“中坚协同”治理网,实现联调联处“共治合力”。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部门、专业、社会力量,通过“规范、融合、联动”三措并举,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规范“两化一中心”。镇综治中心以“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标准,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统筹司法、信访、热线等部门入驻,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二是深耕“警网融合”。发挥网格员“人熟”与民警“懂法”优势,联合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构建“联调联处”。整合“三所联动”和调解力量等专业资源,对复杂纠纷实行“智囊团”会商攻坚,形成“调解优先、法律断后”闭环处置流程。上半年,部门联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28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