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莒南县团林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多元共治,着力实现群众诉求“一扇门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构建“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整合资源力量,打造集约高效“一站式”服务平台。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按照“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模式,统筹整合多部门力量,打造集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网格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平台。一是“一体化”联建。聚焦规范化建设“五化标准”,高标准打造联排式综治中心,科学规划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集成心理咨询、矛盾调处、法律服务等12个功能模块,实现群众诉求分流转办、矛盾联调联处。群众办事环节精简70%,跨部门事项办理时效提升50%,切实做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二是“一站式”联通。采取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常驻,人社、卫健等部门轮驻,社会力量入驻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矛盾共调,“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上半年,部门联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28件。三是“一盘棋”联动。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例会、一月一调度”三个一工作法,由综治中心组织会商研判,定期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判。同步强化村级层面综治站点管理服务水平,依托“微网精治”管理体系,通过“日常走访巡查+信息平台监测”双轨并行,及时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苗头性问题,90%以上矛盾纠纷在村级层面高效化解。
二、深化机制创新,构建分层递进“立体化”解纷体系。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任务,建立矛盾纠纷闭环管理机制,创新构建“1+3+8+N”立体解纷网络,整合矛调专业队伍,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一是闭环管理,矛盾化解全流程可溯。建立统一受理、分类交办、分析研判、多元化解、督导落实五步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综治中心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实质性化解,确保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创新“党委统筹、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响应机制,针对复杂疑难问题,由中心统一“吹哨”,相关职能部门即时响应、联合处置,有效根治推诿扯皮痼疾。涉土地纠纷等复杂矛盾平均化解周期缩短65%。同时,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级响应机制,“红色”急案1小时内现场处置,“黄色”难案24小时内介入处理,“蓝色”简案48小时内网格速办,实现纠纷处置全程跟踪、限时清零。二是架构织网,“1+3+8+N”延伸治理末梢。创新构建“1+3+8+N”立体解纷网络:“1”即以综治中心为中枢,整合政法力量组建专业专班,强化统筹协调与质效监管;“3”即综治办风险预警、信访办积案攻坚、司法所法律支撑三维赋能,激活部门调解效能;“8+N”即在8个行政村设立综治站点,联动法学会会员、调解能手入驻,并在N个微网格吸纳志愿者就地调处。实现调解力量全域覆盖。同步推行“人民调解首接、行政调解跟进、司法调解兜底”的“三调联动”闭环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三是和气解纷,培育“和合”调解品牌。深度融合本土“和合”文化精髓,精心打造“睦邻同心”调解主品牌,延伸“心和”(心理疏导)、“人和”(邻里调解)、“家和”(婚姻家庭)、“事和”(事务纠纷)四个子品牌,覆盖不同调解场景。今年以来,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3件,成功率100%。组建由5名专业律师和24名“法律明白人”构成的“法治智囊团”,提供“线上即时答疑+线下巡回坐诊”服务,确保调解全程依法依规。
三、推进三防共治,构筑智慧赋能“全方位”安全屏障。畅通基层网格、扫码上报等诉求反映渠道,实时掌握问题处置进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及时就地化解矛盾隐患。一是人防筑基,织密常态巡查网络。整合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力量组建58支专职巡逻队,佩戴统一标识,常态化开展夜间及重点时段巡逻防控。重点守护主要道路、关键路口、人员密集场所,及时发现并就地化解风险隐患,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邻里调解等前置服务,推动治理模式由“被动接单”向“主动化解”转型,辖区群众诉求量同比下降22%。二是技防增效,构建全域监控天网。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升级,联网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1001路,并在交通要道、重点区域增补高清智能感知设备,全面建成覆盖镇、村、网格三级的高清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技防体系,为治安防控装上“智慧之眼”。三是智防赋能,畅通智慧治理末梢。全面推广“解纷码”等数字化平台应用,延伸智慧治理触角。群众扫码即可便捷反映诉求,综治中心线上“接单”,高效联动相关部门会商处置、协调解决。目前已成功办结上级系统流转纠纷450条,形成“线上智能预警、线下快速联动”的智慧治理新模式,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