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83.1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占93.9%,村村通硬化路率100%,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100%,率先实现全县252个建制村公交全覆盖。
(一)聚焦“公交+农文旅”融合赋能,科学规划公交线路。打破单一出行功能局限,主动对接文旅发展需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莒南城乡公交、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发展实际,县交通运输局联合县文旅局、属地镇街,深入实地勘察研判,科学规划线路。针对群众出行、美丽乡村建设、郊区游等复合需求,规划开通“乡村振兴1号旅游线公交路线”,该公交线路以县汽车站为起点,途经县城主城区,串联相关镇街的沃土、大岭、小岭等村庄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马岛旅游区,全长28.8公里,沿线风景秀丽,山水相依,令人心旷神怡,既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多方式,又方便了外地游客参观游览,成为村民进城经商务工的“便民线”、市民下乡赏景尝鲜的“打卡线”。
(二)聚焦“动态响应”服务补缺,精准填补客运市场空白。敏锐捕捉传统班线客运萎缩带来的出行痛点,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跨县层面:针对“莒南至沂南客运班线退出”问题,主动上报并协调临沂市局、沂南县交通部门,创新实现莒南26路公交与沂南城乡公交在临界点“无缝对接”。县内方面:针对“大店至临沂班线退出”问题,积极协调运营企业,利用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新增3辆新能源公交车,恢复并优化“大店(天马岛)至临沂”公交线路,实行流水发车。
(三)聚焦“安全便捷”末端通达,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一方面,着眼群众诉求,将解决村居不通公交作为重点,组建专班深入实地勘察调研,优化延伸“十字路至袁家山”线路至马家峪村,动态调整公交线网,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既有线路安全便捷性,对排查出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风险路段,针对性增设6处安防设施、10处减速装置及警示标志,坚决筑牢安全防线。
(四)聚焦“跨域协同”区域联动,共建共享发展红利。主动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毗邻地区公交互联互通。针对莒南至日照原有班线运力不足、换乘不便问题,莒南县交通运输局主动与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对接,组织两地交通部门、公交集团、客运公司、属地政府现场调研,共商方案,成功推动临港K1路公交线路延伸至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赵家村,串联起日照C507路、35路公交,衔接黄岛902路跨市公交,直通青岛董家口火车站,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五)探索“客运邮”协同模式,赋能邮政快递末端高效发展。莒南县交运公司与邮政快递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农村客运班次多、覆盖广、线路长的优势,下行件由一辆辆城乡公交车“捎至”偏远农村,上行件再由返程的城乡公交车“捎回”县快递物流共同配送中心,省去了乡镇服务站二次分拣、配送等环节,大大减少了配送成本,实现当日件当日达。(昝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