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莒南县相沟镇甘薯发展中心的4号车间里,电商主播们正支起手机支架,捧起热腾腾的红薯,用质朴又充满热情的乡音介绍着产品,直播间里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曾经默默无闻的红薯,如今正乘着电商快车走向全国餐桌。
相沟镇独特的沙质土壤,让这里产出的红薯软糯香甜,品质极佳。然而多年来,传统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薄弱,优质红薯陷入“丰产不增收”的困境。为破解困局,相沟镇以本土人才为核心,启动“一村一好主播”培育工程,将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大力实施电商直播人才培育工程,累计举办电商技能培训6期,覆盖学员300余人次,从返乡青年、留守妇女、种植能手中选拔“好苗子”,通过集中培训、实操演练、结对帮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会直播”的新农人。目前已培育70余名本土主播人才,覆盖全镇24个行政村,累计销售红薯10万单,销售额达300万元。构建三级直播网络,打造8处电商共富工坊,配备专业设备;组建“薯小新”直播助农团队,形成人才矩阵;推动红薯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实现“种得好”更“卖得火”。
从个人致富到全村共富,直播经济不仅富了主播,更激活了整条产业链。农户增收显著,红薯线上售价提高至每斤3.5元,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惠及200余户薯农;集体经济壮大,后古城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将闲置办公室改造为共富工坊,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增收;就业岗位激增,红薯分拣、包装、物流等环节带动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如鲁南红薯创业产业园旺季用工达100余人,年人均收入超5万元。
“一部手机+一份乡情=无限可能”——相沟镇的故事印证了本土人才的力量。随着“薯小新”主播团队将镜头对准蓝莓园、板栗,更多特色农产品正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