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镇以循环农业为抓手,通过“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增值”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坪上镇福中福家庭农场150余亩玉米种植基地里,只见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健壮,茎秆粗壮有力,叶片翠绿欲滴,展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率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推广沼渣沼液利用等技术。农场用自产的猪粪、鸡粪可以供农场所有耕地的肥料,地里生产的秸秆部分还田,又沤作肥料,形成了‘猪—沼—菜’绿色生态循环链。”农场负责人赵中福介绍,通过种养结合,每年可处理秸秆500吨、粪便300吨,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
在基地旁侧的加工区,粉碎机、搅拌机、电锅炉蒸汽机、颗粒机、风干机等饲料加工设备一应俱全,“我们采用自己种植的玉米加上外购豆粕、预混料配置,生产的颗粒机制成品饲料,不仅营养搭配合理,成本降低,更是把种植的玉米加工成饲料循环用于养殖,产生的鸡粪及猪粪经过发酵处理又作为土肥用于种植,保障土地不被污染,更能提供无公害的食材原料,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实现了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循环农业模式。”赵中福笑着说。农场的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00头,公鸡4万只,还开办了一家炒鸡店,所用食材80%来自农场,年自用猪200余头,公鸡1万余只,蔬菜近10吨,年综合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福中福家庭农场主动与周边农户建立订单式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场+小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农户300余户。农场负责统一提供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服务,农户按照订单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户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农场还直接为周边村民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00余个,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下一步,坪上镇将以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从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及经济效益提升的角度,创新发展理念,改善生产组织形式及资源利用方式,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利作用,推动种植、养殖、加工三产相互连接,实现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农民分享绿色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