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先人员后财产’原则组织转移!全体抢险队员携带物资奔赴险情点,按‘临水截渗、背水导渗’原则,分两组开展处置!”6月30日下午3时,随着总指挥顾天乐镇长一声令下,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大埠涧水库畔警报骤响,一场防汛实战演练在前左山村大埠涧水库拉开战幕。40名抢险队员闻令而动,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演练伊始,镇人大主席王绪铭发出集结指令。短短5分钟内,镇村两级40名抢险队员携铁锹、沙袋等装备列队完毕。大埠涧水库防汛技术责任人李大全化身“技术教官”,讲授了渗漏险情、漫顶抢险、滑坡处置及泄洪设施险情等易发险情处置方法,强调“先主后次、就地取材、同步预警、持续监测”十六字要诀,为队员注入科学抢险基因。
前左山村巡查队化身“大坝卫士”,手持铁锹开展拉网排查,队员列队行进,采用“眼看、耳听、脚踩”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工具,严格执行“强降雨时段24小时盯防”制度,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
“发现渗漏险情!请求启动转移!”巡查队长宋维太的急报引发应急响应。顷刻间,铜锣、手摇警报器、应急广播同步鸣响,转移队分组突入“受灾区域”,搀扶老人、背负幼儿,沿预定路线向避险点疾行,应急通讯设备全程护航,安置点即时清点人数,专人看守贵重物资。全程10分钟完成模拟转移,实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演练落幕时,总指挥顾天乐现场总结:“本次演练实现镇村联动无缝衔接,验证了预案可操作性!”他要求全镇以此次演练为新起点,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隐患再排查,对全镇水利工程开展地毯式体检。二是物资再充实,按实战标准补足彩条布、砂石、编织袋等关键物料。三是能力再提升,开展抢险技术轮训,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
此次演练将技术规范转化为肌肉记忆,当主汛期的风雨真正来临,这支在演练中淬火的队伍,必将成为守护岭泉安澜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