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junanxianjnsd7054/2024-000005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莒南七中 | 组配分类: |
莒南县第七中学2023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发布日期:2023-08-17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一、艺术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整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校全面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学校深入挖掘学科间的联系,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炼出适合各年级学生发展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丰富有趣,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实现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2.课程设置 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大量的艺术相关选修课程,如、书法课、纸艺、手工、舞蹈课、合唱课、口风琴课等。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教师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我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5人(美术2人,音乐3人),利用每周集备的固定教研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备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3.社团与活动 学校成立了合唱、舞蹈、器乐、纸艺、绘画等多个艺术社团,社团教师由学校骨干音乐教师担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级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二、艺术教育管理 1.教学常规与巡课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学校主抓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抓普及,抓全面提高。通过艺术课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学校按照课程表不定期对各年级的音、美课进行巡课,确保教学质量。 2.师资培训与提升 学校重视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比赛活动,研读艺术课程标准,制定艺术教育计划。通过教学观摩、课例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 3.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家长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经费投入 1.预算与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每年在预算中安排充足的艺教经费,本年投入经费15000元左右,及时更新艺术课程所需的教育设备、用具,完善配备,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2.设施与资源 学校不断优化艺术资源配备,拥有4个艺术专用教室(其中音乐2个,美术2个),以及艺术活动室。这些教室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为师生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 四、校园艺术文化环境 1.氛围营造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空间,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张贴学生作品、举办艺术展览、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活动开展 学校每年举办书画、音乐、朗诵展演及年级、班级各种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艺术展示的机会,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重点项目推进 1.校园改造提升工程 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包括推进各项基建工程实施、维修更新各类办学设施、大力建设绿色环保校园、校园智慧网络提质增效等。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2.文化篇章续写 学校注重续写文化篇章,争创省级文明校园。通过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雷锋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弘扬正能量,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艺术教育特色品牌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按照时间节点调度、落实。结合学生兴趣,创建N+X社团课程,逐步形成艺术教育特色品牌。通过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育工作自评制度 1.建立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体系,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校园艺术环境等多个方面。 2.定期自评与反馈 每学期末,组织相关人员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自评,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改进方向。同时,将自评结果向全校师生公布,接受监督和建议,不断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评价结果同教职工量化挂钩。 |